家人们,现在刷短视频是不是越来越躲不开短剧了?打开抖音、快手,十刷里面七八条都是几分钟一集的小剧集,有的甜宠剧男主一出场就开撕,有的逆袭剧女主开局就带跑,看得人根本停不下来。

不知道你们平时最爱看啥题材,反正最近我发现,一种叫 "萌宝短剧" 的赛道彻底杀疯了。

两三岁的奶娃娃穿着古装奶声奶气喊 "爹爹",五六岁的小机灵鬼抱着计算器算商业版图,这些小演员居然成了短剧圈的 "顶流",甚至有萌宝主演的剧充值破亿,日薪直接冲上五位数。



图源:微博

现在的短剧市场简直像开了加速键:你敢信一部古装小短剧能充值近亿吗?《穿书之炮灰变身天道亲闺女》上线三个月,观众充的钱能买一卡车玩具车;《小小球神不好惹》更狠,累计热力值(近似充值额)超过 9000 万。

最夸张的是演员片酬,头部萌宝主演一天能拿一万块,相当于普通打工人小半个月工资。

要说萌宝短剧为啥能异军突起,那真是把观众心理拿捏得死死的。

首先是成年人爱上 "云养娃" 。现在年轻人压力多大啊,上班卷完回家还要应付生活,谁不想有个又萌又乖的 "小棉袄" 贴心懂事。



图源:微博

萌宝剧里的小孩个个自带 "金手指",要么重生后帮妈妈逆袭打脸渣男,要么能听懂大人心声帮全家化解矛盾,比如《选个纨绔当爹,养成皇帝就好了》里的小女主,奶声奶气指挥爹爹搞事业,看得宝妈们直喊 "国家欠我一个这样的娃",这种体验成为她们逃离焦虑的精神出口。

然后是萌娃们从 "工具人" 到 "小主角" 的逆袭。以前短剧里的小孩大多是推动剧情的 "挂件",现在可不一样了,萌娃直接当主角挑大梁。

《裴总,夫人偷偷生崽了》里的四胞胎,每人都有独立人设,老大负责霸气护妈,老二用黑客技术找爹,老三卖萌搞气氛,老四居然能预判剧情走向,观众都说 "四个娃一台戏,比男女主还有看头"。



图源:剧查查

短视频平台现在把短剧当 "亲儿子" 养,抖音、快手专门开了短剧频道,只要你的剧有萌娃镜头,算法直接推给宝妈、奶奶们,播放量轻松破亿。MCN 机构更是闻着味儿就来了,专门签会演戏的小萌娃,拍定制剧接广告。

资本也跟着凑热闹,以前觉得小孩拍戏麻烦,现在发现萌宝剧成本低回报高,7 天拍 80 集,投资几百万就能博上亿充值,这不比长剧风险小多了。

但别看表面热闹,小雷发现,当萌娃变成 "流量工具",这里面藏的问题可就不少了。

现在打开萌宝短剧,十个里面九个都是 "萌娃找爹"" 逆袭护妈 "的套路,有的剧为了博眼球,搞出" 一胎生九个,个个是天才 "的神剧情,观众都吐槽" 比科幻片还能编 "。

更过分的是,为了制造冲突,让小演员说" 贱人 ""绿茶" 这种成人化台词,甚至安排扇巴掌、虐待的戏份,看得人直揪心。小雷不禁想问,这么小的孩子,真的适合演这些吗。



图源:微博

头部萌宝日薪过万看似诱人,实则暗藏隐患:每天 16 小时高强度连轴拍摄,孩子困到片场打盹、台词含糊不清。

7-10 岁的黄金期一过,"萌感" 消失就面临失业,学业也被迫中断。更有家长将孩子视作 "摇钱树",强制背台词、练哭戏,全然不顾孩子身心健康,这无疑是对童年的过度消耗。

现在的短剧市场就像个大游乐场,萌宝短剧靠 "可爱" 吸引了第一批游客,但要让大家愿意常来,还得有真本事。

小雷觉得,当萌宝不再是博眼球的工具,而是真正传递情感和温度的主角,这样的短剧才能走得更远。

毕竟谁会拒绝一个既能治愈心情,又能让人看到真诚的小宝贝呢。


更多

猜你喜欢

281
597
449
787
61
415
152
更多

相关热播

338
165
982
211
910
699
138
485
945
950

影片评论

首页

电影

电视剧

综艺

动漫